以下文章来源于环球地理志 ,作者Zenith
在浩瀚的星空中
漂浮着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遨游宇宙46亿年
它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借助各种航天器
从太空中给地球自拍
◤地出-日本绕月飞行器/2016年10月7日
那么
太空中遥望地球
究竟是什么体验?
壹
蓝色弹珠
1972年12月7日
阿波罗17号飞船发射升空
发射后的5小时6分钟
距离地球45000公里处
拍摄下这张举世闻名的照片
“蓝色弹珠”
◤非洲大陆和南极洲
注释:阿波罗17号(Apollo 17)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一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的夜间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如果
这张地球自拍不够眼熟
那么下面这张背景照片
一定是我们每天都要照面的
◤微信登陆界面
注释:微信启动页中选用的照片素材就是“蓝色弹珠”,它是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
当然
2017年
9月25日至28日期间
微信用户启动时可以看到
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
这些地球自拍
无疑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晶
但是
人类总是不安于现状
◤2014年地球自拍合集@NASA
〖700公里自拍〗
2002年
美国宇航局
将一系列Terra卫星影像
(卫星距地面约700公里)
拼接成新一代地球肖像
“蓝色弹珠2.0”
◤东半球@NASA
◤北美洲@NASA
◤东亚和大洋洲@NASA
光阴易逝
岁月如歌
〖824公里自拍〗
2012年
美国宇航局
基于索米国家极地轨道卫星数据
(卫星距地面约824公里)
拼接成第三代地球肖像
“蓝色弹珠3.0”
◤非洲合成照@NASA
北极及亚欧大洲@NASA
◤澳大利亚@NASA
◤北美大陆@NASA
并推出夜幕下的地球肖像
“黑色弹珠1.0”
亚洲夜色
中国东部灯光璀璨
◤东半球的凌晨
美洲夜色
美国大地灯火通明
◤西半球的凌晨
欧洲灯光点点
非洲暗黑一片
除去
这些独一无二的卫星影像
那么
其他视角的地球自拍呢?
贰
地出
人类成功登月以来
从月球获取众多地球肖像
开启38万公里之遥的地球自拍
人们命名为“地出”(Earthrise)
试想
你站在荒芜的大地上
一轮“蓝月”从月表冉冉升起
这是何等的神奇?
◤从月球康普顿环形山遥望地球@NASA/20151012
注释:实际上,假若真的站在月球表面上的话,其实是不会看到像在地球上看到的日出、月出一样的所谓“地出”。因为月球的运行与地球作潮汐锁定,结果月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在月球的上空看来,地球差不多总是在同一位置。 但是因为天平动的关系,地球看起来会在一个范围内来回摆动。若站在面向地球的那个月面的边缘,就有可能观测到类似地出的现象。 由于天平动的周期为27天,整个地升地落也需要27天。
1966年8月23日
月球轨道1号
获取第一张地球自拍黑白照
地球看起来如此平坦无奇
◤地出@NASA/19680823
随着进入月球轨道的时间不同
“地球升起”影像也各不相同
1968年12月24日
阿波罗8号拍摄到“地出”
◤地出@NASA/19681224
1969年5月
阿波罗10号拍摄到“地出”
1969年7月16日
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人类首次实现登陆月球
在此期间拍摄一系列照片
人类第一次站在月球为地球拍照
◤阿波罗11号登月舱返回途中@NASA/19690721
◤地出@NASA/196907
◤地球当空照-阿波罗11号登月舱@NASA/196907
注释: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历时8天13小时18分35秒,绕行月球30周,在月表停留21小时36分20秒。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7月24日返回地球。
在随后的五次载人登月中
拍摄了不同角度的地球自拍照
尤其是在阿波罗17号登月中
拍摄到弯月般的“地出”照片
地球初升
◤阿波罗17号@NASA/19721219
出露月表
◤阿波罗17号@NASA/197212
“蓝月升起”
◤阿波罗17号@NASA/197212
当空悬照
◤宇航员哈里森.施密特@NASA/197212
现代月球探测器
环绕月球轨道拍摄“地出”
亦是相当惊艳
◤一系列“地出”拼图@JAXA
这些
难道是太空遥望地球的全部吗?
叁
回眸一望
人类发射越来越多深空探测器
每当这些探测器回眸一望故乡
皆留下惊鸿一瞥的瞬间
(下文依据自拍距离远近阐述)
〖160万公里〗
2015年5月29日
深空气象观测站
(DSCOVR探测器)
飞行至日地L1点
距地球160万公里
拍摄到地球自转的影像
◤DSCOVR探测器拍摄@NASA/20151021
2015年7月
在DSCOVR的镜头中
月球缓缓的从地球前面经过
终于拍摄到地月合影照片
◤东半球和月球背面合影@NASA/20160705
注释:深空气象观测站DSCOVR是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的缩写。
〖260万公里〗
1973年11月
水手10号探测器
距离地球260万公里
拍摄到地球和月球的半边天
◤地球和月球@NASA/1973
〖500万公里〗
2017年10月2日
欧西里斯号探测器
(OSIRIS-REx)
飞离地球500万公里时
(月亮到地球的距离的13倍)
记录了完整的地月图像
蓝色弹珠和灰珍珠
〖620万公里〗
1992年12月16日
伽利略号探测器
距离地球620万公里
抓取到地月各自的半球
〖1166万公里〗
1977年12月18日
旅行者1号
飞离地球1166万公里
回望“两轮弯月”
〖6360万公里〗
2018年1月17日
欧西里斯号探测器
飞离地球6360万公里
超过地球与火星的最近距离
(两者最近距离为5760万公里)
以小行星带的视角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捕捉到地球和月球
他们就是两个针点
〖9800万公里〗
2013年7月19日
信使号探测器
飞离地球9800万公里
记下这针点状地月合影
〖1.4亿公里〗
2007年10月3日
火星探测器
到距地球1.4亿公里的火星轨道
从火星的视角
高分镜头拍摄“两轮弯月”
◤火星探测器拍摄@NASA/20071003
注释:1个天文单位既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495亿公里。
〖1.83亿公里〗
2010年5月6日
信使号探测器
以水星的视角
遥望地球和月球
〖2.05亿公里〗
2016年11月20日
火星探测器
距离地球2.05亿公里
以火星的视角
用高分镜头记录故乡
〖14.4亿公里〗
2013年7月19日
卡西尼号探测器
距地球14.4亿公里的土星轨道
以土星的视角
拍摄到土星环和地球圆点
〖64亿公里〗
1990年2月14日
旅行者1号
飞离太阳系过程中
依依不舍、徐徐回望
这遥不可及的故乡
深深地烙下家乡的印记
努力记住它每一寸样貌
“暗淡蓝点”
这个小点
就在这里
在一束阳光中
在纤纤细尘里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
这里有人类的一切
我们
努力做到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
One Planet One Home